撰文 / 周梦婷
编辑 / 孙月
(图源/视觉中国)
“福无双至,祸不单行”。招商证券在收到深圳证监局警示函仅3天之后,又收到了来自证监会的立案通知。
8月12日,招商证券发布公告称,因2014年在开展上海飞乐股份有限公司,现中安科股份有限公司(下称“中安科”)独立财务顾问业务工作期间未勤勉尽责,涉嫌违法违规,被中国证监会立案。
而此前的8月9日,深圳证监局对招商证券投行业务中存在的问题下发了警示函。据《财经天下》周刊统计发现,今年年内,招商证券及相关责任人已经领到了6张罚单。
除此之外,招商证券IPO承销项目的排名下滑,仅8月份就有两个项目被撤单。而且,自2021年下半年以来,招商证券高管“离职潮”不断,在2021年报中披露的12名高管人员中,当前仅有4位在职。高管们的密集出走,也引发了外界对招商证券的更多质疑。
截至8月17日,招商证券A股报13.58元/股,总市值1180.99亿元;较近一年来的最高市值1734.96亿元,553.97亿的市值已经灰飞烟灭。
作为一家已经成立近30年的老牌券商,招商证券到底怎么了?
案发8年前的项目
一场8年前的陈年旧案,将招商证券再次拉入了舆论的“漩涡”。
8月12日,招商证券称,收到中国证监会的立案告知书,事关8年前中安科收购造假案。
2014年,中安科通过向深圳市中恒汇志投资有限公司发行3.96亿股股份,以此购买其持有的中安消技术有限公司(下称“中安消技术”)100%股权,并发行1.21亿股股份募集10亿元的配套资金。2015年1月23日,中安科新增股份完成登记,资产重组完成。
然而,在此次重组案件中,中安消技术将难以继续履行的项目计入盈利预测的报告中,导致中安消技术评估值严重虚增,此外,中安消技术还虚增2013年营收5515万元。
2019年,证监会除了对涉及中安消造假案的相关人员作出处罚,同时也启动了对投资者的赔偿工作,担任财务顾问的招商证券需在投资者损失的25%范围内承担连带责任。
值得注意的是,该案件成为“2019年证监稽查20起典型违法案例”之一,证监会特别指出,对于此次重大资产重组中的舞弊行为,上市公司重组参与各方、中介机构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。
在业界看来,此次招商证券之所以因8年前的项目被立案,离不开当前监管的愈发严格。一位业内人士告诉《财经天下》周刊,随着注册制改革的实施,当前券商行业处于严监管状态,中国是新兴市场,相应的制度建设也应该跟上去。证券公司如果有遗留问题,需要接受处罚整改。”
“注册制之后,投行的执业质量整体上应该是提高了,出问题的可能多半是以前的存量。此次招商证券被立案的话,可能处罚会比较严厉。”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合规人员向《财经天下》周刊分析说。
招商证券工作人员对媒体表示,公司正在配合证监会的调查,目前公司的经营情况正常。
投行业务下滑,内控存漏洞
实际上,招商证券的投行业务近日集中“爆雷”。
在此次被证监会立案调查的三天之前,也就是8月9日,招商证券收到了来自深圳证监局的警示函。警示函显示,招商证券在债承业务及资产证券化业务中未充分调查;在保荐业务上对发行人的收入确认、核心技术、研发费用等尽职调查也不充分,直指招商证券在多项投行业务方面存在合规隐患。
(图源/深圳证监局)
而8月12日的立案调查,更会对招商证券的投行业务雪上加霜。
仅今年8月以来,招商证券就已有两单IPO项目折戟。据深交所官网,由招商证券保荐的创业板项目四川英创力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、深圳素士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均在8月3日撤回了申报材料。
Wind数据显示,目前招商证券IPO项目32家,募资金额278.9亿元(不计算东莞银行)。其中,深圳主板10家,科创板5家,创业板14家,北交所3家。
14家创业板项目中,当前仅有深圳市朗坤环境集团于2022年8月10日审核获得通过;长城信息等6家处于“已问询”状态,还有一家因资产评估机构被证监会立案调查而被中止审核。
谈及对招商证券当前IPO项目的影响,一位上海的投行从业人员向《财经天下》周刊透露,“当前处罚书还没有出来,所以对招商证券当前现有的IPO项目影响如何并不知道。如果处罚没有禁止业务,对招商证券当前IPO项目不太会有影响,但是对未来揽业务会受影响。”
在IPO承销项目方面,招商证券的排名已经有所下滑。Wind数据显示,招商证券年内的承销金额、家数分别为96.79亿元、5家,前者位次同比仍维持在第7名,后者却已从第8名滑落至第10名。
除了投行业务下滑,今年招商证券的的交易系统还发生了业内罕见的两次宕机事故。
3月14日,招商证券的交易系统发生宕机,造成近50万名客户的交易受到影响。故障原因为,招商证券集中交易系统于3月11日在上线新功能时,未对程序变更进行充分的回归和性能测试,未发现系统存在严重性能问题导致。
2022年4月,深圳证监局对招商证券采取了责令改正措施的决定,并要求其于3个月内完成整改;5月和6月份,上交所、深交所紧随其后分别对其发出警示函。
然而,5月16日,招商证券的交易系统再次发生宕机,“招商证券崩了”也登上了微博热搜榜,不少投资者反映PC端和App端均无法登陆。
这件事情最直接的影响就是,事故的问责单位直接升级为证监会。6月23日,证监会表示,在5月16日的网络安全事件中,招商证券存在系统设计与升级变更未经充分论证和测试,升级回退方案不完备等问题,反映出公司内部管理存在漏洞、权责分配机制不完善。证监会对其采取出具警示函的行政监管措施,并要求其全面整改并进行内部责任追究。
高管密集出走
当前,招商证券还遭遇了业内罕见的高管“离职潮”。
“离职潮”起源于2021年10月7日,时任招商证券执行董事、总裁、首席信息官的熊剑涛辞职。当时,招商证券给出的辞职理由是,熊剑涛决定专注于个人其他事务,总裁职务由董事长霍达代行。
但自此之后,招商证券高管们纷纷离职。
2021年11月、12月,招商证券副总裁邓晓力、吴光焰分别辞职。2022年以来,副总裁张庆于5月13日因个人身体原因离职,7月4日,副总裁李宗军因年龄原因辞职。2021年报披露的7名副总裁中,当前仅剩两名。
资料显示,张庆于1998年3月至2017年11月任职于中国证监会,在2021年3月进入招商证券,任职仅仅一年有余,便递交了辞呈;而李宗军在离职前,担任招商局资本投资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等职务,同时也是招商期货的董事长负责人。
在招商证券2021年报高管一栏中,12名高管中,目前已经有8名离任。
(图源/招商证券2021年报)
“招商证券诸多高管的离职,可能会造成很多业务的停滞。”上述业内人士告诉《财经天下》周刊。
而在今年8月8日,深圳证监局公布的2022年二季度证券基金期货纠纷投诉情况的通报显示,在涉及证券经营机构的问题中,招商证券投诉量居首,达到了275件,占证券经营机构总投诉量的45%。投诉问题主要包括系统、客户服务、规范经营、开销转户等。
截至2022年一季度末,招商证券业绩也已经亮起了红灯。其营收为36.96亿元,同比下滑38.01%,净利润也下滑了42.99%至14.90亿元。
业绩下滑、高管离职、违规受罚,招商证券何时能走出“多事之秋”,业界也在拭目以待。
Copyright © 2008-2020 【启盈配资】广东天雄投资控股有限公司 粤ICP备18158468号-1 股市有风险,投资需谨慎